------ ?> 西甲探秘:心理训练如何提升球员表现-西甲-360直播吧

西甲探秘:心理训练如何提升球员表现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20-07-15 02:26:21

原标题:西甲探秘:心理训练如何提升球员表现

毕尔巴鄂竞技和莱万特的心理团队都会定期一个个视频连线所有球员,教他们如何躺在沙发和床上更加放空自己,以及不断跟踪评估球员们的心理状态。'球员已经习惯了在比赛里获得满足感和自尊心。现在没了比赛,很多人的自尊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挫。所以我们必须让他们先学会放松,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宁拆十座庙,不毁……算了,人家老外也不信这个。

在全世界遭受新冠疫情的这段时间,西甲各队体育心理师的平均工作时间增加了一倍多。这不难理解。寻常人面对病毒威胁都会恐惧,长期憋在家都会发狂,何况球员们大多还是习惯了出去浪的活力派。

但实际上,比赛里的表现是各种因素的复杂综合体。和队友的关系好坏、心情愉悦还是诸事不顺、饱了饿了还是人有三急……大家虽然都喜欢把'职业精神'挂在嘴边,但谁都知道球员毕竟首先是个普通人。

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保持他们的竞技和心理状态。这是一家足球俱乐部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对每位球员的心理健康负责。

很多人评价和分析比赛时,经常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层面:战术和个人能力。

俱乐部们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作为西甲最早研究球员心理的俱乐部之一,塞维利亚的心理学部门到今年已经存在21个年头了。疫情期间,经验丰富的心理协调员胡安-加米托曾经接到了很多球员的电话,有人反复担心'疫情根本就控制不住',有人在看见其他西甲球员确诊的新闻后极度消沉:'嘿胡安,我有种不好的预感,你说我会不会因为这个死去?'

塞维利亚则针对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青训营发起了一项名叫'我们永不放弃'的活动。小球员们每周必须完成7项不同的挑战,并且把整个挑战过程拍成视频,最后还要附上对医生等一线抗疫人员的感谢。

本期的主题是:心理干预。

第一步,活在当下。

【将nasa技术接上地气】

得益于心理师们的努力,大部分球员在隔离期的心理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也克服了以安全保障为前提逐步复赛的心理恐惧。

几乎所有心理师都在联赛停摆期间告诉球员们:你们要正常生活,能吃吃,能喝喝,起居、饮食和运动都要尽量形成固定规律。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多想,先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目前的生活里。至于那些关于社会和未来的问题并不是你要操心的,请交给专业的人去思考。

以莱万特为代表,很多西甲俱乐部在这次全所未有的危机面前开始借鉴类似的心理案例。他们很快找到了关于空间站、极地研究站、潜艇等长期封闭工作相关的心理研究,其中大部分都是由nasa主导的。

先来举两个栗子。一个是不久前塞尔塔和巴萨的那场比赛里,两大前锋阿斯帕斯和斯莫洛夫上演了'你若不看不传,我必独逼到底'的无间双龙。

所以,心理因素对球员表现的影响可能远比大多数人的理解要大得多,尤其是在目前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赛季。

提到心理干预,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就像《成长的烦恼》里的杰森-西佛那样,一个心理医生坐在一个私密的小房间里,利用言语和催眠来帮患者疏导心理疾病?

【训练和比赛,一切都不同了】

nba在2010年发布过一篇研究报告,拥抱、击掌和和碰头是球员肢体碰撞最多的方式,比身体对抗还要多,而且和队友肢体互动越多的球队总体来说成绩更好。'足球也是一项基于人与人交流的运动,队友同时也是朋友。现在由于社交距离的限制,球员之间感情交流被阻断了,很多人心理产生了孤独感。训练里的气氛改变了,这肯定会影响到场上表现。'

利用nasa提供的数据和分析手段,足球俱乐部们很快就各自总结出了应对方案。而且基于疫情期间无法面对面进行心理干预的特殊性,这些方案都十分之--接地气。

第二步,生活来点仪式感。

俱乐部心理团队代表胡安-伯纳特解释了这个要求的目的:'我们一直在向球员强调,赛季还没结束,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好踏上球场。与此同时,让球员在家里换上训练服,不仅有助于维系和俱乐部的感情,更能让他们的大脑通过'上下班'概念进行工作和休息的划分。'

还有一个例子,是安切洛蒂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么一件趣闻:'当年我执教ac米兰时,有一段时间某主力前锋陷入了进球荒。报纸上各种批评我战术安排不当导致他状态低迷,但真正的情况是他当时被女朋友逼婚逼疯了。后来他找我倾诉这件事,我劝他不要受别人影响,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三天后他分手了,一周后球场戴帽。'

莱万特采取了一项简单而有趣的措施,那就是要求每位球员在自己家中训练和健身时,必须穿上俱乐部的训练服。

根据防疫要求,球员在恢复训练后首先只能进行单独训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小规模的小组训练,不能有任何肢体接触,也不能在训练场和更衣室里逗留。这些限制在外人看来可能没什么,但在俱乐部眼里却是个大问题。

别说球迷了,就连几年前的足球圈都还是这样的刻板印象:球员也不愿意接受任何心理干预,理由是'自己又没病,为什么要治?'

很明显,他们因为舆论恐慌和宅居生活产生了一些认知上的偏差。

他们现在有一个新名字:体育心理师。

但挑战才刚刚开始。

然而短短几年之后,这些'心理医生'就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顶级联赛俱乐部的标配,和体能教练、营养师一样加入了教练团队的豪华套餐,对球员表现和比赛胜负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标签: 球员 心理 俱乐部 训练 比赛

分享按钮